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7|回复: 0

    筠连罗高学:让家乡的茶叶破茧成蝶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14: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罗高学:让家乡的茶叶破茧成蝶飞

    来源:筠连新闻网 禁止外链 原载于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筠商》

    “一杯清淡的茶水,一种人生的写照!”七月的阳光,明媚而温暖。在透过树叶缝隙的斑斑驳驳的阳光里,筠连县玉壶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高学端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清茗,在缭缭绕绕的茶的清香中,谈起了外出经商创业之艰辛,返乡种茶拓展之苦累。“无论种茶与经商,始终要坚持!因为从14岁务农到走出筠连经商创业,我就开始告诉自己:这条路一定要坚持,也只有坚持。”

    辗转十三载 地摊卖布摆到上海滩

    1976年,22岁的罗高学来到筠连县巡司八一茶厂当上了工人,对于14岁就开始在生产队务农的他来说,终于拿上了10分的工分,每天有了8毛的稳定收入。但是,他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在20余年以后,他将再次与“八一茶厂”的山山水水“情定终身”。

    上世纪80年代初,经商大潮悄悄兴起并最终席卷全国,所谓“十亿人民九亿倒(倒卖),还有一亿在寻找”成了当时耳熟能详的民谣。1986年,一朵不大不小的经商大潮浪花轰然击中了务农的罗高学。怀抱自筹的3000元钱加上贷款的3000元,他到了内蒙古包头开始摆地摊,主要经营布料。然而,虽然有心理准备,因不懂行情和进货渠道不对,在不到半年的短短时间内,年轻的罗高学几乎亏掉了所有本钱。

    人心浮躁。“人如果一直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就得像一杯茶:虽然经过开水一冲泡,但是不能马上喝。不管怎么说,人生的航船最终得驶过暗礁激流,进入了广阔的大洋。”面对出师不利的现状,罗高学收拾好底货,决定返乡重新寻找经商去处。

    1987年,罗高学来到了吉林省吉林市北漂区。“天地虽大,却容不下一个地摊?”面对当地人不准外地人摆地摊的困境,只剩下2000多资金的罗高学再次辗转来到河南省濮阳市,终于寻到了落足之处。“吃苦是筠连人的本性,敢闯是山村汉子个性!”凭着敢闯敢干能吃苦的精神,摆地摊卖布的罗高学在濮阳市扎扎实实地干了两年后,手里终于有了3万左右的积蓄,罗高学也把在当地出生的第二个孩子取名叫做“罗阳”,这有着他自己对生活的感谢。

    长风破浪 正当其时

    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生意空间,罗高学在1989年赶到了江苏镇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资金,他开始进商城、做门市,继续着自己的布匹买卖。“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缜密、敏锐地分析市场形势;务实果断地做出判断,这就是成功商人必须具备的要素。”天道酬勤——凭借着自己商人的敏锐直觉,罗高学玩命地进货并保证了销量,他手里的资金也在5年时间里由数万飞涨到了30万。

    1993年3月8日,罗高学在上海最大的布店——南京路“谢大祥”拥有了自己8个柜台的门面。“开业当天,由于布匹极受欢迎,创下了当时商场柜台单日销售的最高纪录:32000余元。”随后,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他在上海又连续发展了三家连锁门面。回忆起往事,罗高学说:摆地摊的自己做梦都不曾想到,会把“地摊”摆到上海滩!

    1996年,因为需要解决娃娃读书的问题,罗高学激流勇退后落户筠连商人相对集中的浙江柯桥,搞起了布匹批发。

    端一杯清茶,在清香缭绕中淡品人生沉浮,笑看世间百态!罗高学认为,生活就是寻找一种满足,而他能感受到这种满足:孩子能有滋有味地读书,而自己能有张有弛地经营生意……


    返乡种茶 再续前缘谱写桑梓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外经商的13年里,罗高学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却始终不能横心放下手里的生意。1999年,因为第一个小孩要回川高考,终于促成罗高学返乡的想法。

    返乡后,罗高学并没有马上放弃手里的生意,而是在家乡寻找着新的门路:希望能利用手里有限的资金,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2001年,在和一个朋友的一席闲谈中,让罗高学与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巡司镇八一茶山有机会“再续前缘”。当时,朋友闲谈中说起集体企业八一茶山即将要卖掉进行改制,曾在茶山摸爬滚打数年的罗高学一下有了一种冲动——做为农民的自己,何不重新回八一茶山种茶,并且是种出优质的生态茶。

    心动不如行动。2002年2月,经过走招商引资路线,罗高学将八一茶山一下转包了50年,并花了62.8万元将厂房、设备等全部买下。“实实在在的说,全部费用超过了80万元。”罗高学说起当初的决定还记忆犹新,自己由卖布到转行种茶,之所以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其实基于自己在江浙一带对茶叶市场的了解。“地处川南的筠连, 因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春早茶上市往往比国内的浙江、湖北等茶叶产区早20-30天,比省内川西、川北等早上市10~15天。这个‘时间差’,就是发展茶叶的最好商机!”

    说干就干,一干到底。虽然不少朋友都认为罗高学走上了一条投资的窄巷,即投资农产品往往是投资大、见效慢、回报低的漫长曲线发展之路,但是老罗却认为“人生不是三级跳”这么简单,只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他认为,只要凭借经商时的务实果断,凭借勤奋打拼,就可能引领自己再次踏上了一片新天地,并最终开启人生新的梦想!

    罗高学邀请了四川省农科院蒋光藻教授,在对八一茶山的土壤、茶叶品种进行实地考察后,对以后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一一梳理,最终确定了种植生态茶叶的路子。

    在成立了筠连县玉壶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后,罗高学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八一茶山的1587亩老川茶全部换种成龙井43、福选9号等优质绿茶品种。在换种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茶林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老罗的足迹。一颗汗水摔八瓣,十份辛勤换甘甜。“现在茶林的总面积应该已超过2000亩,长势非常好!”换种的工作一干就是4年,而总的茶苗加上人工等费用,老罗已经支出了超过300万元。

    种茶如做人,品茶如品心!罗高学在茶叶种植上,宁肯费时费力地施用鸡粪等农家肥,也不愿意用化肥农药。2006年春节后,当罗高学将厂里的第一批春茶运到江浙时,当地的茶叶还没有还没有上市,同时茶叶的优良的品质,也受到了当地客商的青睐。

    “6月23日,我到台湾对茶叶市场及制茶工艺进行了考察。返家后,在7月6日向联系的客商发出了4个品种的红茶样品!”随着自己茶叶的声名远播,老罗也开始了自己的一番新的打算:将茶叶卖到台湾!2007年8月,他联合8个茶叶生产种植加工厂,组建了筠连县玉壶茶叶专业合作社,专司技术培训。2010年,公司茶叶销售额突破了650万元。

    “在喧嚣的红尘中,能够坐下来喝一杯好茶,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虽然种茶经过了漫长的10年拼搏与等待,老罗始终坚持“种茶是一种快乐”的理念。他说,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香。当然,他最高兴的事情是实现了当初想为家乡办点事的愿望:在老罗承包茶山种茶的10年时间里,雇请了当地农民务工超过30余万人次,而付出的人工工资则超过1000万。而罗高学本人,先后被市政府授予市第二届劳动模范、第二第四两批市农村优秀人才。

    (张择君 编辑 蒋蜀均  责任编辑 余定和)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