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的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7日,是国人不可忘却的日子。七七事变,是侵华日军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华民族爆发全面抗战的开端。这一天,沉积着太多的民族情感。
回顾历史沧桑巨变,我们不能忘却那些70多年前义无反顾加入革命队伍,奋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老兵。70多年后,他们已是耄耋之年。但只要提起那段烽火岁月,他们仍会挺直微驼的腰板,仿佛回到了那个驰骋沙场的年代……
抗战老兵游清武,1921年1月1日出生于筠连,1940年1月抽丁入伍,集训后随部徒步经贵州到达云南,编入国民71军260,参加了黄草坝、谷子山(译音)、松山等战役,最后在芒市胜利会师。曾为机枪手、炮兵。
抗战老兵黄跃成,192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1942年加入远征军独立18团,驻守云南镇康,1943年驻扎镇康,44年任军需少尉。在保山负责为龙陵、芒市前线部队供应武器弹药。 抗战胜利后,黄跃成因为家里穷,需要劳动力种田养家糊口,就回了家乡。
以下为黄跃成老人的讲述:
”1942年参军,当时的团长是自贡人,名字张寰清、副团长是筠连乐义人,名字乐立功。参军前名字黄跃成,为了表示自己参加抗战决心,改名为黄烈忠。因为副团长是老乡,名字叫乐世栓,为了鼓舞我们士气,副团长带头改名字叫乐立功。营长刘继、副营长刘季和。
我们部队驻守云南镇康,专门负责为龙陵、松山、芒市在前线的部队供应武器弹药。1943年我们到达镇康呆了大约一年,44年下半年到宝山土地庙驻扎,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军需少尉了。因为我是高小文化,我的军需中尉就是我原来的老师,是他叫我去当兵的。当时乡里面到处抓壮丁,我一家四个兄弟。老师叫我去,就说只要我去当兵,就不会抓我家里的壮丁了。老师通过部队给我家里开了我当兵的证明,乡里就不在抓我家里壮丁了。我的军需长官刘映光老师后来去了台湾,落实政策的时候回到乡上还专门开了证明,同时也证实了我的抗日老兵身份。
我们部队里面军需少尉不管人,只管理武器,我们这里三个人,军需少尉杨少奇管钱,哪个部队需要钱,只要拿到上级的条子,杨少奇就发钱。军需中尉刘映光管理粮食,我管理步枪、弹药、军服。因为我脑筋好使,老师和杨少奇经常出去,就喊我帮他们发。反正有条子算账,不会出错。
抗战胜利,我没有参加内战,老师喊我去台湾,因为家里穷,需要劳动力种田养家糊口,我就回家乡了,老师去了台湾。”
在八年抗战的正面战场中,有五千多名四川筠连(含沐爱)将士先后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军作战。在抗战刚开始时的民国二十六年(1937)的上海保卫战中,就有傅明伦、杨品华、张兴明、文大元、陈伯衡、王云清、徐吉安、黄正德等八名筠连人在上海南郊的嘉定县光荣牺牲。据《筠连县志》记载在抗战中殉国的留有姓名的筠连人仅有52名,而其他大多数阵亡的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
现在筠连还活着的抗战老英雄更少了,向抗战老英雄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