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9|回复: 0

    “牛支书” 带领村民闯致富路 ——记筠连县筠连镇五丰村党支部书记赵阳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8 11: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71.jpg




    □来源:宜宾日报 罗勇 张择君

    筠连县筠连镇五丰村,2009年从45头牛起步,短短6年时间变成了现在的2300多头,全村1565人,每人都有了一头牛,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500元。养牛让原本贫困的村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养牛村,而带领村民闯出致富路的,正是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赵阳均。

    率先示范 村支书带头养牛

    “出门就是馒头山,地瘦缺水没有田。”面对贫瘠的土地,多年来,村党支部书记赵阳均一直为全村的脱贫致富苦恼,“村里先后发展过蚕桑、果木等产业,因为交通、土质等原因,均以失败告终。全村370户人,最多时竟有100多户外出打工。”

    2007年,下海经商回村的赵阳均再次被推选为五丰村村党支部书记。为寻找适合村里发展的致富门道,赵阳均通过多方考察及多次咨询专家预测各项目的市场行情后,他最终把五丰村的发展定位在养殖黄牛上。

    “养殖黄牛有几大好处:一是增值快,每头牛每年净增值2000元以上;二是村里 ‘馒头山’很适合种植皇竹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三是管理简便,10头牛只需一个人管理,人口少、劳力弱的农户也可以饲养。”赵阳均觉得,五丰村只有养殖牛才能使村民快速“奔”向致富快车道。

    为打消群众顾虑,赵阳均自己首先带头养了10多头牛,随着经济效益的显现,部分村民开始跟着赵阳均养牛。

    “去年一共出栏7头牛,收入10余万。”养殖户刘作云说 ,他从2008年起开始养牛,通过贷款和村上扶助协会的资金帮扶,现在他家已建起了100余平方的标准化养牛圈,从最初的一头牛发展到现在的16头。

    在赵阳均的带领下,五丰村解决了村民养牛资金如何筹、技术怎么解、风险如何破等一系列难题。如今的五丰村超过70%的农户已养上了牛,基本实现了“家家户户牛满圈”。

    “山繁川育、藏牛于户,该模式是目前中国最先进、实用、高效的养牛模式,在川南盆周山区极具推广价值和市场价值。”日前在宜宾召开的“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五丰村的养牛模式获得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抱团养牛 打造川南肉牛第一村

    “力争用三年时间,人均达到3头牛,母牛占80%以上。”赵阳均介绍说,为解决部分养殖户目前牛圈不足的问题,实现全村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走“抱团养牛”之路,目前村上由专合社牵头,正在对原有的集中养牛场进行改造,同时另外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养牛场,预计9月份可以完工。

    改建的养牛场2000余平方米,可喂养280头牛。新建的集中养牛场1500平方米,能喂养200头母牛,同时还建有小牛中转场。到时候村民喂养的牛可以集中到养牛场,由专合社进行统一收购和统一销售,实现养殖户的效益最大化。
    “经测算,种草的效益是传统种植效益的1-2倍左右。”赵阳均说,目前村上还有30%左右的农户没有养牛,专合社正计划动员这些农户种草,把草卖给专合社喂牛,让全村家家户户都加入到肉牛产业发展中来,走“抱团养牛”之路,以实现打造“川南肉牛第一村”的目标。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