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两大看点:一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要超越部门本位、打破利益集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紧抓社会重大关切,比如说行业准入、破除垄断、土地流转、户籍、简政放权、环境治理、对外开放等等。
新技术正在改造和重构经济与商业。这股新技术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工业4.0、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节能、航天、军工等等。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一系列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面临着全新竞争、彻底改造甚至全面颠覆。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马斯克。马斯克已经做
所以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商业社会正在狼烟四起、改朝换代。亚马逊和小米是两个代表性的缩影,这两个例子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创新对商业意味着什么。
亚马逊的业务轨迹是这样的:早年它卖书成功后,有了流量和客户,这时候它就开始卖百货。然后它超前投资了平台功能,首先是数据,记录消费行为,然后是物流,最后是云计算。随后它提供了出色的KDP(Kindle和出版服务)。去年在移动购物上,亚马逊也遥遥领先。我前天还看新闻里提到,亚马逊开始用无人机配送东西。
小米
那么小米是怎么做到的?它没有自营零售网点,没有经销商,没有一条生产线,从来没有在电视和报纸上做广告。它只有商业理念、供应商和粉丝群。它的设计交给设计公司和用户,制造交给富士康,销售交给互联网。销售模式也很新鲜很好玩,像过大年一样,就在互联网上喊一嗓子,说我几点钟开始卖手机,于是几万台、几百万台手机就在几个小时内卖完了。
那么全面深化改革与新技术浪潮冲击这两股力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以国企改革为例,垄断、行业禁入等在新技术浪潮面前不堪一击。举例来说,传统媒体一直被互联网媒体挤压,但是传统传媒里面的交通广播电台依然在各个地方活得很好,因为它有一个庞大的听众人群——的士司机。所以有些厂商会在交通广播台投放广告。但是后来“滴滴打车”出来之后,每个的士司机拿两个手机听“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消息,不开收音机了,交通台的广告投放量直线往下掉。人们设想过一万种交通台的死法,但是从来没想到它竟然死于打车软件的问世,而不是死于媒体之间的竞争。
3社会重建
改革、创新、规范将使中国的商业环境、竞争态势、机会与风险的分布发生历史性巨变。在这个巨变之下,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用过去的经验,指导现在的自己,去走向未来”将是相当危险的。过去的经验或打法失灵了,过去的战场不在了,你要发现新的战场,或更新新的打法。所以更新思维、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甚至更新你的习性,打造一个Web3.0的“自我”升级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任务。
我简单勾勒了这个图来表示我对目前世界格局的看法。
人类文明的重心曾经在中国,宋朝开封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00万,那时伦敦才15000人。宋朝中国GDP占全球GDP的80%,美国最高峰时也就占全球GDP的30%。但是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走向衰落。自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文明的重心一直在西欧。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美国的崛起,整个人类的经济增长和文明重心都转移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又使人类文明的重心逐渐迁移到了东亚,东方文明将替代西方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东亚正在成为人类文明和全球的重心。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中国将重返经济总量最大国地位,中国经济也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和火车头。中国去年GDP11万亿美元,美国16-17万亿美元,日本6万亿美元。中国GDP刚超过日本没多少年,现在日本的GDP只有中国的一半。所以,尽管中国现在有很多问题,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扶摇直上。我们能看到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华民族的复兴将带领整个东亚地区重新在世界格局中获得话语权,并成为主宰人类文明走向的最重大事件。
(1)底特律是汽车城,汽车工业的圣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巨头总部所在地。15年前我去底特律,看到被彻底废弃的downtown,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很是纳闷儿感慨。前些时候听说,底特律的工厂正在重新修复为农田,返耕搞农业了。最近又闻,底特律整个城市破产,1000美元可以买两套房子。当工业化成为往事……
在十年前,美国的主流媒体都看不到关于中国的新闻,即使能看到,也是些负面新闻。美国的知识分子不了解中国,也不在乎中国发生了什么。但现在不同了,世界主流媒体离开了中国新闻就没有大事要报道。现在世界500强开董事会,思考十年内的战略时,如果不考虑中国,都没什么可讨论的。过了十几年的时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3“大势”与两个热点话题
“一带一路”是因为中国经济崛起后不能一枝独秀,它要带着其他国家一起发展。另外,它还要把东北亚经济带上去,而且最好能往东亚扩。所以,它希望用丝绸之路的方式穿越中亚、俄罗斯到欧洲,实现欧亚一体化。另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东南亚串起来,通过印度洋辐射到非洲。所以“一带一路”战略是三个圈:第一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圈,第二是这个圈崛起后迅速实现欧亚一体化,第三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辐射到非洲。同时,“北京共识”将会代替“华盛顿共识”,人类经济文化的交流将由美国主导转向由中国主导。但中国不能一下子走那么快,所以中国开始做亚投行。
欧日衰落,美国带动世界独木难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迁移到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未来十年,亚洲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的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要投资8000亿美元。美国既然要当大哥,那他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事情?事实是,美国主导的多边机构没有能力提供如此巨额的资产给亚洲做基础建设。世界经济增长需要亚洲来带动,但是美国主导的金融机构却给不了钱,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中国就发起了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多国凑钱出资,再通过杠杆放大资本规模,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中国开始在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里建立中国主导的金融体系。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中国产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消化产能: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工程建造方面的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首屈一指,产能已严重过剩,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可以让这些产能重新发挥作用。
(4)推动亚洲一体化,形成中国的势力范围,包括交通、通信、贸易、货币、文化与生活。中国的势力范围将覆盖亚洲一体化的国家,亚洲一体化一旦形成,欧洲的经济增长也要靠亚洲来拉动,最终实现欧亚一体化,而整个一体化过程和规则由中国主导。
这就是世界大势和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势”,我们的产业和企业都是被这些大局所决定的。它带来了哪些商业机会?你会面临什么风险?你的出路应该在哪里?当今时代,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企业家和投行家来说,如何建立起自己选择事业、思考商业的时空观、方向感和大格局?“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引发的商业机会和商业风险,包括年轻人的就业走向,都会和以往不一样。前提是,你需要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企业家。
4“大势”对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挑战
留学还是不留学?你离开了最火热的中国经济生活,还出去学商学?
企业家朋友们的时代来了,你一旦成功就是世界级的企业家。过往30年,中国企业家想做世界级企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2008年以后,特别是未来20年,只要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就会成为世界级企业。那么这时候,你的心性、头脑和人生取向是属于历史还是未来?如果你属于历史,你的企业将死因不明、不了了之。如果你属于未来,你会生逢其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