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青年:弃“白领”当“猪倌”
[img]禁止外链[/img]
刘跃忠查看小猪崽情况。(受访者供图)
他是一个85后青年,原本有一份体面的医生工作,但他辞了职,当起了“猪倌”。他就是屏山县鸭池乡大坝村的刘跃忠。
屏山县鸭池乡大坝村有一个小地方叫沙田,这里住户不到80户,却是一个出了名的养猪基地,年出栏生猪40头以上的农户超过60户,整个沙田,年出栏生猪超过1.5万头。
不干医生 干“猪倌”
在沙田,27岁的刘跃忠可是家喻户晓,“踏实,肯干”这是当地村民对他的评价。他在沙田创建的养猪基地,年出栏生猪近万头。
刘跃忠出生在农村,2009年,刘跃忠医学专业毕业后,在筠连县人民医院当上了医生,对于祖辈都在农村的刘跃忠父母来说,儿子也算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到两年时间,刘跃忠却突然辞去了在医院的工作。
“年轻人嘛,很多都不安于现状,在别人眼中当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而我想闯一份自己的事业。”刘跃忠说,自己辞职并非一时兴起。
东拼西凑 说干就干
刘跃忠辞去医生的消息在老家不胫而走,亲朋好友纷纷惋惜,父母甚至有些埋怨。接下来刘跃忠做出的事情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他利用两个月时间到绵阳养猪场打工,了解掌握科学养猪技能和饲养流程,回到老家后,听说屏山县在招商引资方面很给力,便有了在屏山建养猪场的计划。
刘跃忠经慎重考虑,决定在屏山县鸭池乡建养猪场,但建养猪场需要100万的启动资金,这对刘跃忠来讲可不是个小数。他一方面到银行融资,另一方面找合伙人,靠着银行贷款及股东合伙,东拼西凑,养猪场终于建立了起来。
荒地变宝地 走出致富路
建立初期,刘跃忠几乎一天到晚忙在猪舍里,喂料、消毒、打针、接崽,吃住都和猪在一起,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猪场里的猪个个膘肥体壮,毛色鲜亮。如今,刘跃忠养猪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带领着当地村民扩大养猪规模,脱贫致富。
“以前这里养猪不成规模,现在小伙子来了,我们这里就成了一块宝地。”村民胡然义说。
屏山县鸭池乡大坝村党支部书记牟玉珍说,如果不是刘跃忠到村里流转土地,村上的大部分土地都要成荒林。“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记者 冯岚彬 编辑 余丽 责任编辑 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