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沫染mr 于 2015-7-28 16:57 编辑
啥子玛雅预言这些都弱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预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 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推背图的预言,主要是对中国于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关键事件作出的。
传说推背图因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
此外,网络上传说的金圣叹评批版本《推背图》原本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说法。
《推背图》的核心价值是易经八卦,《易经》是我国五经之首,是一部包涵了天文、地理、人事、政治、哲学、历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古人在祈求国运大事时,一定是要等到天象地理出现奇异现象时,才会起卦推演,所谓不动不占就是这个道理。宋代邵雍的《皇极经世》,在推算历史命运时,以唐尧登位那一年,甲辰年为标准。因为历史记载,在唐尧就位的时候有五星联珠的现象,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如此独特的天象,在那时呈现,所以用这一天作标准。因此,《推背图》很可能是星相术和易经合成的结晶,也就是说古人依靠“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明人事”的方法来推演人间兴衰治乱,如同现代人预测日食、月食一样。
推背图除去第一像引言和最后一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像预言,从大唐气数(第2像)一直预言到世界大同(第59像),且每像相接,决无次序错乱。其中,关于唐朝的预言到第九象黄巢之乱就结束了,接下来第十象到十四象是五代;第十五到二十象讲北宋,二十一到二十四象讲南宋,而元朝只有二十五、二十六两象。传说在金圣叹在世的时候已应验到第33像。一般认为由第三十九至四十七象,是代表由二十世纪中叶至廿一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预言,而且由三十九至四十二象都已经发生。与西方大名鼎鼎的预言家诺察丹玛斯所著的《诸世纪》不同的是,推背图并没有打乱历史的顺序,而且预言的也都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大事,所以更有研究价值,其准确性也更高。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它与《诸世纪》预言的悲观世界正好相反,他预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其乐融融的未来世界,令人鼓舞。 传说唐太宗翻看《推背图》后,大为赞赏,重赏司天监李淳风, 袁天罡因妒忌李淳风夺其功,对他怀恨在心。唐太宗死后,两人更将《推背图》图、文分家,李、袁两家成为世仇。推背图因被认为预言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 宋太祖时诏禁推背图,但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太祖说:“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于是有大量的版本流传到民间。吴越地区流行用《推背图》给孩子起名。这也推动了推背图的传播。 由于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 “推背图”传本不一,如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出现的抄本,有67图像(六十七象与六十甲子明显对应不起来,故应为假的 )。目前,较为常见的是有金圣叹作序并加以评注字样的六十图版本,是明末清初自负其才、肆言无忌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字若采)的批注点评本 民间广为流传的《推背图》大体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清朝学者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这里简称为金版;另一种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国一本刊物上发现的,据称是最为接近原貌的版本,这里简称为原版。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能做出对中国未来的正确预言,必然是大能者,那自然不可能使用那些半文半白、诗不押韵的词句。辨别原版,应首先根据此别辨真伪,然后在基本确认是真品的情况下,再考虑辨别原版、伪版。 毕竟,推背图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就专门使人作伪作混之。所以,先考证是否伪作是辨别推背图的前提条件。 在推背图这本书上,书的成书年代久远与否与内容真伪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并不必然是:元朝书与清朝书相比,元朝书就是真本,清朝书就是伪作。) 上图是:用推背图算出宋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