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圣徒后代 共享爱的果实 作者:温涛
1908年柏格理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8月26—28日,我县原光华小学学员的后代艾卫民(苗、县苗学会名誉会长)、杨代蓉(女、苗、省级非物质遗产苗绣的传承人)、熊艳梅(女、苗)和两名苗学爱好者一行五人,到云南省昭通市和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石门坎欢迎圣徒柏格理的后代来访。
艾卫民,杨代蓉向中国社科院沈红博士(沈从文孙女,苗族)赠送川南苗绣
柏格理(1864—1915)是英国循道公会的传教士,28岁时到云南昭通传教,1904年到贵州石门坎,以苗族为主体开展了传教、教育、医疗、实业推广等活动,首次将现代文明带入了川滇黔三省落后边区。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基督教会教育系统的校名以“光复中华”之义,全部改称为光华小学。1917年,在今高坪苗族乡创办了川南第一个苗族小学——邱家山光华小学。到1949年,柏格理和其后继者创造的石门坎文化圈被誉为“西南民族最高文化区”,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
创办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也是第一所新式教育学校;
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双语教学的学校;
创立了中国近代开男女同校先河的学校。
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和报告地氟病;创建乌蒙山区第一个西医医院、第一个民族医院,在乌蒙山区第一个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发育出了中国西南最大的基础教育网络,管辖川滇黔地区120余所学校和机构,其中在筠连有7所光华小学。光华小学教育改变了苗族几乎全是文盲的状况,培养出了苗族的第一代知识分子。1915年9月15日,柏格理在伤寒流行中为医治一名苗族女孩受感染不幸去世,他死后,被誉为“苗族救星”和基督教20世纪五大圣徒之一,安息在石门坎。
艾卫民名誉会长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今年是柏格理逝世100周年,他最小的孙子史蒂文、孙媳玛莎和玄孙布莱克、玄孙女史蒂凡尼来到了昭通和石门坎。为此,艾卫民等人参与了全国爱心人士组织的欢迎活动,全程陪同了柏格理后代的参观,并向柏格理后代赠送了反映川南苗族早期教育的电视专题片《启蒙光华》英文版、《高坪苗族乡志》,柏格理孙子史蒂文回赠了一件印有英文和柏格理苗文的衬衫,并在《苗族救星》一书中签下名字。此外,艾卫民还就柏格理与川南苗族早期教育的渊源(1914年冬柏格理曾到过筠连邱家山)、拍摄《启蒙光华》的意义、以后要为石门坎文化圈所做的工作等在学术会上作了交流。
艾卫民向柏格理赠送苗族小荷包
在当地苗族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在“苗族救星”柏格理的墓前、在牧师楼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中,许多苗族人和社会各界的学者流下喜悦和哀思的泪水。柏格理,这个已消失了100年的生命,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人自发地记着他!怀念着他!推崇着他!100年了,苗族人民居然又同柏格理的后人聚在了一起,这是柏格理对苗族人民的爱结下的果实!柏格理孙子史蒂分动情为说:“在这一刻,我感觉我是苗族,让我们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艾卫民向史蒂文赠送《筠连县高坪苗族乡志》
柏格理后人着苗装与花苗唱诗班的合影
柏格理墓前追思的泪水
当地花苗为柏格理献花
当地苗族为柏格理后人举行的欢迎演出
筠连苗族女孩熊艳梅(白苗)与当地花苗的合影
筠连苗族女孩熊艳梅和柏格理后人在天然石门前的合影
筠连苗族女孩熊艳梅为柏格理献花
石门坎欢迎仪式的苗族(花苗)小女孩
石门坎苗族盛装欢迎柏格理后人
无论白苗花苗,我们都是苗族
杨代蓉向柏格理孙子史蒂文赠送《启蒙光华》英文版
在柏格理1913年修建完成的西南第一游泳池前
在柏格理墓前的追思,许多苗族留下喜悦和哀思的泪水
在柏格理墓前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