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沫染mr 于 2015-9-4 11:46 编辑
昨日,习近平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70年前,烽烟遮蔽天空,是他们用青春与热血守卫国家与民族;70年后,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已白发如雪,满面沧桑。历史终将铭记他们的功勋,让我们向老兵致敬!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位筠连抗战老兵,一位是巡司镇的抗战老兵李绍恩,一位是腾达镇的抗战老兵黄跃成。
▲ 筠连 筠连抗战老兵黄跃成,1925年生。籍贯:四川宜宾筠连县。1942年加入远征军独立18团,驻守云南镇康,1943年驻扎镇康,44年任军需少尉。在保山负责为龙陵、芒市前线部队供应武器弹药。
▲ 李绍恩
巡司镇健在的抗战老兵——李绍恩,生于1926年,现年89岁,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原国民党64军战士,16岁入伍,在1943——1944年间先后在河南,湖北与日军多次交战,后所在部队起义投靠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著名的淮海战役,解放后政府曾安排他担任筠连粮食局领导,因本人无文化加之当时家庭困了难正需要劳动力 种地,本人便辞职回乡务农至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向我们身边的英雄致敬。(资料来源:网友“自强”)
高粱秆塞满子弹袋,迎战!
▲ 戚辉 摄 冯庆元1926年生,天津市宁河县人。1945年4月参加区小队。“当时发给我一把旧枪,枪托已经坏了,我找了一个手巾包起来用,子弹只有四发,再加一个土造手榴弹。”老人叹了口气,“那时候我们装备太差,子弹袋里都是高粱秆塞满。” 日本投降仪式,我在场!
▲ 董志宇 摄 李进清91岁,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1942年2月参军,分配之前编制为驻印军、后改编制为新一军,任38师113团传令兵。日本投降时随部队在广州 (驻防黄埔中学) 参加接收日本投降缴械仪式。 连长最后的呼声依然清晰
▲ 戚辉 摄 刘光阴1926年生,唐山人。1943年5月参加潘家峪复仇团,后编入冀东12团2营5连。那日,遭日军独八旅团3000余人包围“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身负重伤的连长在牺牲前摔断机枪喊着:‘司令员,我对不起您的重托,没能完成任务??’”老人泪水夺眶而出。 疤痕铭记历史
▲ 董志宇 摄 彭顺友87岁,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人。1941年参军,1941年被抽壮丁分发到国民革命军第13军38师112团2营5连当战士,后任该连机枪班班长,参加鄂西会战。他被日军弹片击伤胸部,至今仍见得着那伤疤。 与2000日伪军激战突围
▲ 戚辉 摄 宁俊青老人1943年冬参加冀东12团。所属部队曾在宽城县黑河被日伪军2000人包围,激战后突围到遵化。后在遵化、玉田、兴隆等地与日军作战。腹部受过伤。 青纱帐里拼刺刀
▲ 戚辉 摄 1918年出生的刘志清,1943年3月参加冀东军区12团,转战于迁西、玉田、丰润。“当时打仗,由于子弹少,都提前埋伏在青纱帐,事先把刺刀装上枪,手榴弹打开保险,等连长的枪一响,大家把手榴弹都投掷出去,然后就与敌人拼刺刀。” “电视里打鬼子多简单”
▲ 戚辉 摄 刘荣勋老人1940年底参加丰玉遵联合县第二报国队,同年入党。1944年因组织群众不给敌人交粮食,他被日伪抓获,严刑拷打。一年后,敌人对他放松了警惕,才逃了出来。刘老感叹:现在电视里打鬼子多简单!刘老一辈子没有结婚,现在和侄子一起生活。 伤痛背后的坚持
▲ 戚辉 摄 张珍老人1940年入党。1942年,他被迁安日军抓住,遭毒打、灌辣椒水、烟头烫等折磨,但他坚称所有乡亲都是老百姓不是共产党员。7天过去鬼子一无所获。老人指着糜烂的鼻子说,“这是当年落下的毛病”。 因为参军,父亲被害
▲ 戚辉 摄 刘沛玉老人1943年5月参加丰玉宁支队,曾参加攻打丰南河头日军据点的战斗。特务得知他家的情况,把他的父亲抓走并杀害。虽然有过痛苦的经历,但每每谈到抗击日本军,老人的语气中透着坚定。他说“我从未后悔当兵,保家卫国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老兵军礼
▲ 马建军
▲ 刘子俊
▲ 雷永广
▲ 蒲世炯
▲ 荣万良 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