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同全县优秀教师合影。(筠连县教育和文化广电局供图) 筠连新闻网讯(黄万里)近年来,筠连县始终把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全县教育质量关键点来抓,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成长环境等措施,培养了一大批托起筠连教育梦的践行者。其中,有讲台上的雕琢者周英,有无私的博爱者闫香同,有乡村教育的守望者聂大敏……正是由于有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筠连县教育质量才得以稳步提高。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方面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近年来,筠连县坚持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德能双馨”为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完善考核、监督与奖惩、榜样引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潜心教书育人。同时,巩固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成果,以创建“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为载体,坚决治理教育违规收费,严查义务教育收费补课和教师有偿家教,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和补充机制。在教师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各学校的核定编制和实际情况,采取招聘补充新教师、县外教师支教行动、县内考调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成才环境。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使优秀教师迅速成长。不断完善以工作激励、职业发展激励、培训激励、绩效工资激励等为内容的各项激励机制,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筠连县的教师素质专业化得到了飞速地提升,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全县教师们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 周英:讲台上的雕琢者 周英站在讲台上已有28个年头,她既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又是一位以讲台为雕刻台的雕琢者,一块块朴实无华的璞石在她的雕刻下,最终绽放出斑斓的光彩,一批批生长在深山里的孩子,成为了社会的栋梁。 她从教以来,一直担任数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但从无任何怨言,仍然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在担任年级主任期间,周英管理工作独特,工作思路清晰,敢于大胆探索、创新,团队合作意识非常强,始终如一地坚守年级岗位,用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该年级师生。 她所带的每一届高中年级,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面对成绩时,她从不邀功,总是把功劳都归功于年轻教师。她总爱说:“年轻教师才是祖国未来教育的希望,我们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 周英老师不仅是位好数学老师、能干的年级主任,同时也是一位热心人。她总爱抽出时间培养年轻教师,在她的培养下,大批年轻教师已成为筠连中学的骨干教师。其中罗中均,现已是政教处副主任、高三年级把关教师;赵莉,现在已经是教务处副主任、高2015级的年级主任。 近年来,她培育了多名学生考入名校:如徐钊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敏考入北京石油大学,倪有意考入北京大学,钟斌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今年49岁的周英仍然站在三尺讲台上从事高三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对于她来说,教师是她一生所热爱的职业,一块块顽石被雕刻成美玉是她永远坚持的信念。 闫香同:无私的博爱者 在学生的印象里,闫香同永远戴着一副厚边眼镜,沉醉在教书育人的海洋里,是位身材魁梧、待人诚恳、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的好老师。 从教26年,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闫香同每天坚持“四到位”,他虽然没有晚自习,但从一开始就和同学们一起坚持到每晚的10:30以后,有时甚至是11:30教学楼熄灯以后才回家。他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耕耘着。晚上回家,很多时候,他爱人和儿子早已经入睡。他爱人曾开玩笑说:“你已经把自己卖给筠中了!”说归说,他爱人也理解他、支持他。但儿子却不理解,说爸爸不爱他爱学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妈妈检查的。有什么办法呢,晚上回家迟,早上七点过就要上早自习。他只好舍小家为大家,把对儿子的歉意深深埋在心底。 闫香同来自农村,深知农村孩子的不易。筠连中学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够宽裕,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孩子”较多,每个班都有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孩子需要关爱,尤其是得不到爱的时候。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实现大学梦想,闫香同既要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爱,还要在心理上予以疏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实际困难。学生没生活费了,送去二三十元钱,暂渡难关;学生病了,送去五十、一百元,也是温暖;学生没钱配眼镜,送给几十元,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份关爱。 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闫香同不正是这样一位对学生充满着无私的爱的老师吗? 聂大敏: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其实,我也有机会调入县城里教书的,但我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家乡服务。我没有后悔,因为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收获了教育过程的快乐和幸福……”这是聂大敏曾经说过的话。聂大敏1999年师范毕业后就一直扎根于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16年了,她依然坚守在巡司镇温泉村级小学。 聂大敏作为村小负责人,在她眼里,学校工作无小事,只要她在学校,她就是“值周教师”。为留住更多的乡村教师,她把老师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公正诚恳地待人处事,而且非常乐意为老师们排忧解难。 李雪梅的丈夫在上班途中出了车祸,她带领老师们,带着营养品和慰问金前去探望;章颖的丈夫患了重症,她组织老师们前往探望,鼓励家人要坚强,共同努力战胜病魔……要求老师们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村小早上9:00才上课,她却长期坚持8:30前就到校,下午放学后再离开学校。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她带头制订了《教师出勤制度》《教师常规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等,采取措施鼓励工作认真的教师,打破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此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教师们更加团结了、工作热情更高了,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中,今年春期有十多个科次名列巡司镇村小前两名。 有人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诠释了一个词:守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是在教育,也不是管理,而是“守望”,因为在乡村还有许多孩子,还不懂事,还在成长,需要教师们的“守望”。 聂大敏只是全县几千名乡村教师守望者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守望者”,我们的乡村孩子们才茁壮成长。 教育和文化广电局:搭教师成长平台 近年来,筠连县教育和文化广电局从改善教师生活、学习环境着手,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投资2.45个亿用于改善学校生活用房,为教师提供一个舒心的让生活学习环境。 同时,筠连县教育和文化广电局还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每年举办行政管理、村小负责人、骨干教师、班主任等各类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通过筠连教育人不懈的努力,群众无不感慨道:“前几年,我们都爱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现在孩子们不用再送出去读了,在筠连一样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因为这里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源:筠连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