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7|回复: 0

    [摆龙门阵] 15岁孪生姐妹3次策划,最终毒死父母!悲剧的背后让万千家长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18: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两个双胞胎孩子从小被寄养在姨姑家学习,到小学三年级时才跟父母同住。

    由于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几年,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无从谈起。相反,爸爸总是以家长自居的威严对待他们。妈妈是家庭主妇,经常打麻将,平时也没跟孩子交流。

    但没有哪个父母不是为孩子好的,他们为了让孩子考好成绩,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出街、也不让孩子带同学回家。周末父母还请了家庭老师为他们补习。

    孩子们感觉很累很压抑,但是父母不理解。父母把漂亮衣服和零花钱当最好的爱。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妈妈数落说“孩子把她的脸丢光了”,爸爸也罚他们跪了20多分钟。

    在某天夜里,失落的姐妹俩突然萌发了把父母整死寻找自由的念头。父母的冷漠养出了冷漠的孩子,这不得不为那些狼爸、虎妈的家庭敲响了警钟。

    第一次谋杀计划是在屋里开煤气。两人半夜起床偷偷关上窗户打开煤气,想把半夜起床上厕所的父母毒死。父亲半夜上了厕所但又平安回到了卧室。第一次谋杀失败;

    第二次谋杀是趁妈妈在厨房忙活时,将毒鼠药放妈妈的饭菜里,妈妈被送进了医院,爸爸也刚好因痛风入院输液。在医院的日子里,两孩子感觉到爸妈从来没有过的和蔼,因为爸妈跟他们亲切地聊天拉家常,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

    父母的和蔼让她们下定了更大的决心——下次一定要多放一些。结果第三次谋杀,两孩子将6瓶毒鼠强倒进爸妈的稀饭,两夫妻在痛苦中死去……


    不得不说,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本以为爱孩子,没想到为自己挖了坟墓。

    [img=0,234]禁止外链[/img]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如今很多家庭依然在这样教育孩子:


    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石。留守带给孩子的残缺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有些孩子虽然不是留守儿童,但是父母的陪伴时间非常少。为保证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建议父母每天最少要全身心陪伴孩子两个小时。


    缺少陪伴,会造成孩子安全感匮乏、规则意识淡漠、自控力缺失、容易暴躁,亲子关系也会逐渐疏远淡漠。“缺失了三年,父母将用30年来补偿”就是这样的道理。


    [img=0,231]禁止外链[/img]

    早早强迫孩子学习

    有些家庭,宝宝几个月就开始送早教,2岁就送幼儿园,3岁的甚至上全托幼儿园。1,2岁的孩子家长还以孩子背诵了多少唐诗宋词、记住了多少单词为荣。早早结束了孩子只有那么几年的玩耍时光,孩子的身心尚未适应这样的学习,但是爸妈们不知道。


    据研究,上早教容易让孩子增加厌学情绪,普遍会产生“三年级效应”。过早的灌输知识,不仅会让孩子有压力,还容易出现情绪焦虑,心理也比同龄孩子更加脆弱。建议选择幼儿认知类的早教而不是超前教育的早教。


    [img]禁止外链[/img]


    以为惩罚责骂孩子会听

    有教育家说,惩罚是一种懒惰甚至无能的方法。每当孩子做错事,不少家庭都喜欢惩罚责骂孩子。打骂惩罚虽然能一时镇住孩子,但负面影响很多,可能会激起孩子的愤怒、不服气和反感,引起孩子的逆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


    惩罚也容易逼孩子说谎,因为孩子可能会为了逃避惩罚,不敢实话实说,并渐渐会学隐瞒说谎。


    [img]禁止外链[/img]



    错把威严当最好的亲子方式


    很多家长以威严威慑孩子,跟孩子说一不二,习惯以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以家长自居的父母会给孩子居高临下的感觉,当孩子无法反抗时就容易采取沉默不应答或哭闹的方式。威严型的父母不容易让孩子打开心胸跟自己交流。


    请父母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接纳与欣赏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尝试像朋友般交谈。拒绝跟孩子说类似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我数到一、二、三……否则……”等。

    [img]禁止外链[/img]


    把孩子成绩放第一位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建议把孩子的成绩放首位对待。因为除了成绩,孩子还有人生。你把孩子生下来不是为了让孩子当一台“考试机器”,而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找到人生的意义。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孩子的整个人生都在父母的安排下过,有多少父母真正听过孩子们的心声?


    结果是很多家庭都掉进了一个怪圈:父母越干预学习,孩子学习越差;孩子学习越差,父母越干预。请尝试将“学习”的责任全权交还给孩子吧,留些时间给孩子们做些他们喜欢的事儿,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会提高。

    [img=0,246]禁止外链[/img]


    via现代快报、新华网、教子有方(jiaoziyoufang)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