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7|回复: 0

    [摆龙门阵] 深度好文:《影子》 筠连人请不要对号入座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4 16: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影子

    作者:雪江

            她不用坐班,上班比较自由,完成工作就行,她的某些同事,工作没干完,照样悠哉游哉。

       “不用坐班”有三层意思:一是每天下午四点多,小镇上的工作人员,该下班回城里了,那里才是家,小镇只是赚钱养家的地方;二是小镇上的工作时间自由,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随时可以出去遛跶;三是在办公室,经常坐着,腰酸屁股疼,不如出去走走。


      她的男朋友在外地,她也是外地人,所以住在镇上,那镇上夜晚和星期六星期天比较冷清,她逐渐适应了。这位当了几年基层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想找人说说实在话,即使她不是健谈的人。说到这儿,她捋了捋自然下垂的头发,目光平淡看向窗外,蹦出一句无厘头来:“此情此景,我好像之前就亲眼见过,像《花千骨》里重返过去的片段。”近三个月来,她时常做这种蒙太奇般的“白日梦”,她推测,可能是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精神恍惚的缘故。


      她试图与一种无形的力量抗争,让自己的公务员生涯过得更有价值些。然而,她觉得快被打败了。


      如果真的有月光宝盒,影子依然会坚持当初的选择。


      从小到大,她一直努力成为“拔尖儿的那种人”。她的家在市郊县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成绩稳定在县重点前三,顺利考上了川大。她的高考成绩,去清华北大也有可能,填报志愿时她却并没去考虑。


      “万一差几分呢?我可不想复读。”她说。她认为自己是求稳的人,做最有把握的事儿,尽量规避风险。她承认,这多少在潜意识里影响了求职的方向。


      大学四年过得很迷茫,一直没想明白未来的路。毕业季,班里的同学基本选择出国、读研,或者去外企、银行。她家里并不富裕,没有继续深造。而外企工作压力大,她也放弃了。


      她拿到了会计证书,最终和商业银行签了合同。她并没有太大热情,归根结底是个服务行业,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多,创造性工作少。她随了大流,决定参加公考。


      在大学的图书馆,抱着公务员复习资料埋头苦读的人,不在少数。班上近大半同学都参加了国考,有人成功进入了中宣部、国土资源部等单位。她的老家,没有几个大企业,公务员被视为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影子既想试试,又有点抵触,也许是负面性的报道看多了吧。


      2013年初坐车回家,她男朋友随口开导她:“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实情。”影子琢磨:反正工作已经定了,那就试试呗。


      两周后,她草草复习便参加了全市公务员考试。目标是一个镇政府的岗位。因为是山区小镇,竞争没有城市那么激烈,一共60多人报考。她以笔试第一,高出第二名10多分的成绩进入面试,第二、第三当然没有竞争力了。接到录取通知后,她把一系列巧合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交了违约金,和银行解除合同,她毕业后成了一名小镇公务员。


      她并不觉得可惜。工作所在地离家虽远,但父母岁数不大,身体还可以。她哥哥在城里,可以每天回家照看陪伴爸妈,这比赚很多钱更重要。


      除了性格,还有一个因素,让她改变选择。在银行实习的时候,她时常看到客户冲着柜员、大堂经理争吵甚至责骂。如果她选择在银行工作,入职第一年,基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还得天天站着。“我不想整天累得跟孙女似的。”她说。
      影子是小镇上新入职的公务员。


      她所在的党政办,属于综合部门,刚来时算上她共四人。


      原来的办公室主任老了,让出了岗位。老主任只是统筹协调一下办公室工作。办公室主任的职位,暂时没人顶替。另外两个同事,都是大学毕业考来的,一个负责文书材料,属于事业编;另一个负责宣传,也是事业编。


      影子很快发现,两位同事态度不冷不热的,除了安排工作。“按资历,她俩是我的前辈,比我有工作经验;按编制说,我是办公室仅有的年轻公务员,拥有升职机会,而她们有点悬。”


      可是年头最长的事业编姐姐,行使起了“代理主任”的权力。


      她的第一篇信息稿,写镇秋季体育运动会。她按照网站上的范文,一句一句模仿。

      交给“代理主任”过目,换来一阵痛批,说像“xx日,秋高气爽”这类表达,没有一点意义,删。一共两百多字,重写。她没吭声,照办了。可总觉得,那态度不像提意见,更像打林冲的“杀威棒”。


      好在,这类工作不算难事儿。办公室里有台柯达,她同时负责拍照片。原则就一条,无论会议或视察,必须保证领导在中间,必须避免拍到领导眯眼、走神。


      除了本职工作,她还有兼职。比如,顶替一个怀孕的同事开展残疾人工作。她心里不情愿,却不敢反抗。


      影子越来越受重视。一有镇政府内部的饭局,就有党政领导招呼她坐在旁边。她一般会婉言谢绝,而选择和年轻同事坐一块。她想保持点独立性,不想站队。她说:站错了队,日子也不好过,不厚此薄彼,最好。


      但麻烦事还是会有的。此前外出办事儿,都是坐单位公车。有次去县城开会结束,不巧,那天领导有事,不能回镇上了,客车也收班了。那领导递给她50元钱,叫她打车,转身就走了。影子从没碰见过这种情况,身上又没带钱,她懵了。


      她赶紧打电话求助办公室“代理主任”。“你怎么能收钱呢,那领导不是好东西,这钱分明是颗定时炸弹啊!”不由分说,对方就给定了性。她立马追上去退了钱,硬着头皮,给一个女同事打电话借钱回镇上。


      回到镇上时,组织干事和“代理主任 ”等候多时,你一言我一语,开了个“批斗会”。“我本来就没接那钱,第一时间就汇报请示。”她挺郁闷,反感“代理主人”的小题大做,还打小报告,什么人呀。


      不久,因为位子问题,引发了一场暗战。


      办公室分为两间屋子,一间以前是主任单独的办公室,因为另外一间已有两人,影子来的时候便坐在老主任这间。某天,“代理主任”提议:“咱俩能不能换个位子?”影子搪塞过去了。后来,又问了好几次。她脾气上来,态度强硬地拒绝了。


      她觉得自己早就默认了她的领导地位,没必要再搞这种形式主义。而且这事关个人尊严,如果退让,今后就别想在办公室里混了。


      此后,办公室一有集体讨论,两位“前辈”的意见总和自己相反,她觉得被孤立了。直到第二年,部门又进了位公务员,影子主动和新同事走得很近,情况才有所改观。二比一变成二比二,形成微妙的平衡。她说话的嗓门,也渐渐大了。
      以前,她最看不惯的,就是拉山头行为。


      一场硬仗,把影子磨成了全镇的笔杆子。


      她所在的镇,是生态农业旅游镇,享受到诸多政策资金支持,在全县算是个独特的小镇,经常有领导来视察。


      机会来自于一名省级领导要来镇里视察。这是镇里接待的级别最高的领导了,影子被安排写汇报材料。


      影子是被逼着仓促上马的。这与大学里成天打交道的财务报表、金融理论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


      她必须得写好这份材料,因为“代理科长”和她,被要求各以一个重点村为对象写份材料,两份材料,择优录取。周日,影子参阅历年的资料,从早写到晚。然后由副主任修改,上交给镇领导,又转到县里。最终,确定采用她写的那份。


      周一,镇党委副书记提出修改意见:结构还不够精简,重点不突出,这次是省级领导来,得提炼出切合其主抓工作的主题。影子不敢怠慢,改完又送给领导。


      第二天,副书记不满意,要求影子再改:“像党支部学习这类事儿,别的镇都一样在做,已经不新鲜,删。”这次影子摸出点门道了。当晚九点多改完,副书记比较满意,稍改便交由党委书记过目。书记经验丰富,给不少升迁的领导写过材料,挑出了几个错别字。


      “这是第六次。”影子提醒自己,“仅仅是个开始。”


      那一天下午,正要下班,副主任突然叫住她:“影子,先别走,书记、副书记去县里开会,没准要传达新指示。”当晚,一位县领导到镇里开紧急会议,批评道:“没有魂儿,只有经验性的东西,没有总结性的东西。”坐两边的镇领导们,表情尴尬。最后,镇党委书记琢磨出“四个化”,影子按着这个大方向继续改。


      第七次,她实在改不动了,因为村里的实际情况,很难硬套进这“四个化”里。第八次,副书记便亲自带着她改。可另一位县领导看了,一句句抠得更细,建议加入民生领域的成果。只得进行第九、十次手术。


      两天之后,市里派人来开会,又提了一箩筐意见。第二天,大领导的秘书前来主持会议,场面很大,市、县和镇负责领导一个个正襟危坐,影子也参加了。秘书提出,这“四个化”,没有亮点,得找出能在全省推广的经验,比如当地村民和外来人元能共同享受到的福利。


      影子很无奈。实际本就存在不平等。非要说一个,她只想到免费发放计生用品。镇党委副书记耳语:“人家知道领导在想啥,就按她说的改。”


      这一回,加进了“流动人口也可免费进入村阅读室”之类的待遇。“呵呵,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材料层层递交,又小改三次,终于再没人提意见了。“为这2000多字,耗时半个月,前后开了6次讨论会,修改13次。”她总结道。


      随后,镇领导、村干部和村民各自分工,排练报告的内容。开始是看着纸条念,后来脱稿,要求不能磕巴,还得自然。按照设计,大领导“恰巧”会碰见村图书馆里看书的一位外来户,并“偶遇”村口的大舞台上,一对正在进行婚礼彩排的新人。


      视察那天,影子级别不够,没能去现场。后来这件事儿上了电视,她多少有些成就感。她隐隐觉得,大领导可能也知道这是在演戏。


      此后镇里一有大事,都直接找她写材料。


      两年之后,影子选择离开。


      当时,她爷爷重病了一场,她想离家更近些。而且,她再也不想写材料了。尽管县里传来消息,自己很快会被调入县委宣传部。


      她又一次参加了全市公务员考试,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老家所在的某局录用。


      这份工作,出乎意料的轻松。


      “熟悉之后,这点活儿我最快一天能完成。”她撇起嘴。因为不能容忍低效率,月初几天,她就会提前完成工作。


      大把的时间该干点儿什么?她用学习和考试来填补。


      起初,她复习大学时期一直想考的注册会计师,过了一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拿下了证,却又进入没事可做的空虚期



      这一阵儿,她又买了不少法律专业书籍,准备参加司法考试。本来,她还打算考个金融分析师,一听说报名费一万,暂时放弃了。

      她的办公桌成了课桌,可办公室却不像教室。


      午休过后,办公室的大姐会打打电话,上上网,等待三点钟左右的新闻发布会。各科室有一群与大姐同龄的妇女,到时会三五成群地聚在办公室,东家长西家短的:谁谁又提职称了,多赚了几百块钱;某个领导连孩子都有了,却又抛弃老婆,去勾引别的女人……


      这让她有点失落,当公务员就为那几百块钱吗?怎么成天就是比来比去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呢?


      不过,一听到影子看书时有节奏的翻页声,那位大姐便会略有些尴尬地招呼:“影子,时间不早了,要不你先回去吧。我们这儿乱嚷嚷的,别影响你学习。”她也早等着这句话呢,应承一声就快速离开了。


      时间久了,每到下午三点多钟,她就会主动为她们考虑了:“大姐,时候不早了,你们先忙着,我撤啦。”


      “马云为什么那么成功?因为她每天都能看到凌晨3点的模样。”她调侃,“你知道我们那儿下午三点多钟的模样么?我见过,天天都见。”她手机上有不少沿途的照片,这一路都是观光景点,她下班回家跟自助游似的。


      去年,她拿出几年来的工资,她父母又出了一部分,买了辆轿车。家里没剩多少积蓄,可她却挺乐观。影子的工资不到4000元,单位吃饭一顿两元钱,还提供宿舍,抛开每月的汽油钱和其他开支,一个月能剩2000多元,“我又不想当房奴,日子过得挺好。”她笑说。


      之前,不少好心人给她张罗过对象,被谢绝了。她的男朋友在一个直辖市等着她。她在读研究生,准备到他男朋友的城市去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清晨6点30她准时醒,却赖到7点30再起床。7点45穿好衣服,开始发愣,陷入沉思,却“不知道自己在想啥”,一直持续到8点30分,煮碗面条吃了,9点钟慢悠悠出门去上班。


      到单位,她坚持着擦桌子的习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9点50分,她打开电脑,点开门户网站,登陆QQ和微博,看看新闻和朋友们的动态。


      上午11点,她就想着该吃中午饭了。她同样会在白纸上写些司法考试的笔记,却总有点松懈。有时候“座谈会”中午就开始了,她不想听,便出去压马路。


      混到下午3点多,逃离座位,到处逛,回家。吃完晚饭,看新闻联播,然后和男朋友煲电话粥。临睡前,她还会翻翻报刊,因为心不静,深度报道一律不看。


      晚上9点钟,为了赶紧结束混沌状态,上床睡觉,睡不着闭目养神。


      她对公务员工作的目标感,越来越不明确了。


      影子卧室里有三张桌子,其中两张堆满近百本书,大部分是金融类、法律类和成功者的自传。她经常做读书笔记,但最新的一页更像是涂鸦,结尾处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岂一个混字了得。”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