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4|回复: 2

    目前筠连籍幸存的唯一一位抗美援朝女兵 --孙孝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14: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目前筠连籍幸存的唯一一位抗美援朝女兵 --孙孝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六十多年前,无数中华儿女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筠连籍老人孙孝珍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她有幸见证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她也是目前筠连籍幸存的唯一一位抗美援朝女兵!
    友谊1.jpg
    左边粉红色毛衣的老人就是孙孝珍

       上图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孙孝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她出生在筠连一个普通的家庭,老人家年近9旬了,很多当时的情节都说不出来了...

    与当时的朝鲜女孩一起。.jpg
    孙孝珍与老战友合影

        1945年孙孝珍从筠连走路(去泸州),走了三天,一天走了百多里路,穿个草鞋,带了点干粮,慢慢地到了宜宾。到了宜宾坐木船到泸州。孙孝珍当时要去的地方是泸州的川南师范。泸州师范是个革命学校,当时毕业的时候我成绩比较好,老师就对我说你回去可以找个工作,我就高兴地回筠连了。在泸州的三年求学生涯为她以后的人生路奠定了知识文化基础。返乡后的孙孝珍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教师,她经人介绍,进入当时的筠连中学任教。


    战场上女兵什么都可以。.jpg


        当时解放军在筠连剿匪,到我们家来热菜热饭,当时孙孝珍看到解放军很羡慕,就问:“你们要不要女兵。”他们就说筠连没有(招兵)那你到宜宾去看看嘛,宜宾征兵的多,可能要女兵。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1949年她和廖新楷等人决定弃笔从戎。


        1949年,
    孙孝珍就带了点猪儿粑,带了点面面饭,就去了宜宾了,当兵还是要考试,不是随便能去的,当时她数学不行,英语也不行,(怕)考不起,考不起就没饭吃,当时和她一起的还有个同学叫廖新楷买了两本书教她数学和英语。在友人廖新楷的帮助下,孙孝珍通过了征兵考试,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随营干部学校。


    战地吃野菜饺子。.jpg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那个时候都抢着要去朝鲜,都抢着去找首长,去报名。
    当时年仅20岁左右的孙孝珍紧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行军走了24个昼夜,都是穿茅草鞋。到了鸭绿江,当时桥上都是唱着歌过鸭绿江,所有人都无比兴奋和激动。
    朝鲜币。.jpg

       年轻的孙孝珍从未想过这保家卫国的道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荆棘。当时天上到处都是飞机,地上到处都是子弹、过鸭绿江的时候牺牲了一个同志叫钟孝千,当时她们就坐在一起,飞机投弹啊,孙孝珍把她拉起来的时候已经死了,到处飞机掉炸弹,钟孝千不幸牺牲了

    上甘岭编剧。.jpg

        而后孙孝珍随部队抵达上甘岭地区。由于战争的需要,急需为上甘岭轮换下的志愿军指战员开设战地文化阵地,孙孝珍成为了一名文化教员,可她却一心想去战斗一线。一天到晚都在吼到打倒美国鬼子,打倒美国鬼子,都想去前线,都要求到第一线去打仗,但是部队里有分工的,秦军长(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你们的工作也是前线,说小鬼你莫吵,这也是前线,这也是第一线。”由于当时的志愿军很多都是穷苦出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很多都是文盲,三个月要达到部队要求的高小毕业文化谈何容易。

    教员与学员的合影。.jpg

        上甘岭下来的营团干部,白天上半天课,晚上休息,中间还有任务十分艰苦。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孙孝珍想尽了办法。有的腿上有个疤,虽然不是护士,她都去帮助他们,有的时候把他们的伤疤上我都贴个字,伤疤上写个好字,伤好了这个字也认识了。


        除了白天的教学,孙孝珍很多时候是牺牲晚上休息时间帮助成绩落后的学员。因为她始终坚信“教会学员一个字,就是交给学员一颗能消灭敌人的子弹。当时有两个同志最亲密的是一个叫连贵保,一个叫陈庆山,都是营团级干部。晚上有同学复习单字,
    孙孝珍就偷偷起来帮助他们(学字),当时那个连贵保蛮感动感动,他就讲孙教员啊我满感激你。三个月的细心教学,孙孝珍完成了组织交办的任务。她因此荣获三等功。


    停战后的朝鲜市场。.jpg


      在朝鲜的岁月里,孙孝珍还和当地的朝鲜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他们的话,叫他们阿木里,阿马里,朝鲜人看着孙孝珍教他们文化,就送一些朝鲜的粑粑,点心。平日里,孙孝珍他们用真诚抒写出了炮火纷飞年代中朝人民共患难的真挚情谊。
    立功者合影。.jpg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陆续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当时说要回来都很高兴,都想回来看看祖国什么样。当时鸭绿江边排满了人,都来欢送,各个少数民族都出来了。回国后,孙孝珍随部队到了华北军区。如今62年过去了,当年青春华发的孙孝珍已经88岁高龄,抗美援朝的一幕幕让老人永生难忘。孙孝珍说:我还想去朝鲜看一看,看看他们的建设怎么样了,看看当年的阿木里他们还在不在啊。我都想去找找他们,去看看他们的坟啊,现在就是很想念...

    1.JPG

       《朝鲜战场上的女兵》是记录20世纪50年代初,发生在友邦朝鲜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里,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女兵们的血与火,生与死,爱与恨的亲力亲为...
    3.JPG
    编后语。.jpg

       悠悠六十个冬去春来,绵长的岁月让我们平添了几分淡漠,该本书早该面世,可它却迟到了半个多世纪...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10 15: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
    希望还健在的英雄们,多出书,多讲亲身经历的故事,用铁的事实,驳斥那些质疑前辈所做的壮举,那些壮举,今天有些人觉得是不可能的,因此说是塑造的。我们要教育一代又一代,不忘历史,不忘我们民族英雄。
         
    发表于 2015-12-17 1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