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禁止外链[/img] 彭从华每天都会抽空看书,图为彭从华在书房取书翻看。 “我喜欢一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个人只有多走、多看才能获得提升。”作为筠连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彭从华的生活除了学生、家庭,不停地学习和行走也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父母是我的指路人 据彭从华介绍,他祖上世代农耕,其父亲十余岁被充壮丁,从乐山、重庆、南京再到朝鲜;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朝鲜战争,离乡十余载,回乡时已进而立,后来做了几十年农村基层干部,说一不二的军人作风影响着彭从华,以至于他幼时就将人生定格于马革裹尸的豪情。“最后成为一名教师,则归功于母亲的严格教育。”彭从华说道,“母亲不识字,但识大体,虽然教育人的方式往往是火辣辣的巴掌,但是不得不说,对我起到了作用。”作为父母的小儿子,他也得到了不少特别的疼爱,“他们都希望我能担起光耀祖宗的责任。”
在父亲军人作风的影响和母亲严格教育之下,彭从华一步步走出了家乡曲曲折折的山路,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彭从华走上了他的文学道路。 文字是我的朋友 谈起对书籍和文字的热爱,彭从华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学时,他与几位文趣相投的同学自发组成了一个“源流”文学社,“期望我们的文字能如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江河。”彭从华回忆道,但最终留下来的是那几册油印的《源流》以及毕业后各自为生活所苦的叹息,然而这并没有浇灭他对文学的热爱。 1993年,彭从华参加工作,在筠连县高坪苗族中心校开始了语文教学。迄今为止,在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从高坪苗族中心校到筠连县第三中学校再到筠连职业技术学校,“一路走来,一路风景。”彭从华对记者说道,正是有了这些教学生活经历,才让他的文字更有生活的魅力和人情味。他说,基础学校教育很辛苦,同时也比较苦闷,“有的人可能用其他方式发泄,而我就用文字来消遣自己的苦闷,可以说文字成为我很重要的朋友。” 如今,彭从华将自己所写文章摘取了部分,编辑成了散文集《深深山人》,里面涉及了乡情、亲情、爱情、友情、生活......“都是我生活的写照,读书、写作基于一种兴趣爱好,也成为我表达感情的方式。” [img]禁止外链[/img] 遇到喜欢的文字 彭从华总爱誊写下来,图为彭从华在书房誊写。 书本连结情感 走进彭从华的书屋,从文学类作品、历史类、哲学类再到儿童读物,涉及范围较广,“学生知道我藏书多,爱读书,也爱向我借书或者帮忙推荐和购买。”书本成为连接他与学生情感的重要纽带,“很愿意借书给学生看,鼓励他们,共同成长。”而彭从华与朋友交往中,互相也以借书读书为乐,“可以说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 除此之外,爱读书写作的彭从华还带动感染着自己的妻子。作为林业专业的妻子,虽然所学知识与文学不沾边,但十分喜欢读书,甚至在彭从华出版散文集《深深山人》时,她也是文稿的校对者。“当然,我对她的信任,决不仅仅因为她是我的妻子,而是她喜欢读书,我买回来的书她都看,并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我也进行思考。”对于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彭从华则表示希望通过夫妻俩营造的书香氛围潜移默化影响他,让他能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读书让我们多了一种方式看世界,可以让我们改变很多看法。”彭从华告诉记者,如果十年后的自己遇见了现在读书的自己,“我肯定也会对他说,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多读书,多读一些对你人格和精神有提高的书籍,这样才不会后悔。” 宜宾日报记者 罗友莉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