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8|回复: 1

    [摆龙门阵] 筠连腾达新民村第一书记挨家挨户认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8 18: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原标题:扎根宜宾抒写青春——记筠连县腾达镇新民村“第一书记”陈文进
    1040dc3303a00d4e95660cb260aa2a58.jpg

    陈文进在与村民交流的时候,旁边有人路过谈起该村民“挣大钱盖大房”,把大家逗乐。腾达镇新民村地处筠连县南部,位于鲁班山北部,属苗汉杂居的少数民族村,距县城25公里。近日,记者从筠连县坐车上山,因县城到新民村的道路几乎全是盘山公路,坡陡路窄,又因下雨,车辆容易打滑,心里很恐慌,而新民村村第一支部书记的陈文进却一脸坦然,“因为我来新民村很多次了。”作为一名江苏人,从家乡到宜宾,再到筠连新民村,从市国资委政策法规科副主任科员到“第一书记”,他扎根宜宾基层抒写着青春。  走、问、记
        破解难题惠民生“远,太远了,也太穷了,连办公的地方也没有。”这是陈文进对新民村的第一印象。新民村是筠连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有农户416户,总人口1761人,其中少数民族220户,913人。全村有贫困户79户301人。据村党支部书记熊代华介绍,陈文进来到新民村后,便挨家挨户地访村情,询问村民的苦处,对调查发现的问题都认真记录并与村民进行交流。“我想做到心里有数。”陈文进说。“我们家农历8月25搬进了新房。”村民韩宗芬说道。作为贫困户,即便老房子已经成为危房,韩宗芬一家也没有建房的打算,“没有钱,也没有劳力,能将就就将就。”由于韩宗芬和丈夫都是残疾人,没有劳力和资金。陈文进和村上干部知道这个消息后,争取扶贫资金,帮忙把韩宗芬一家的房子建了起来,如今,有房万事足的韩宗芬一家脱贫致富的劲头很足,“我们自己出了300元钱,分到了一头牛,接下来还要加入村上的蔬菜专业合作社。”“陈书记还通过找干部群众谈心,规范工作制度、完善村务公开,让我们知道该做什么,让村民知道我们做什么。”熊代华说,这些行为也使陈文进赢得了村干部与群众的信任。同时,他和镇村干部还积极争取县、市支持,硬化完成通村公路12.6公里;新建水窖63口;推动开展网络通村的前期勘察工作,着力破解因路致贫和民生困难等瓶颈问题,并着眼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及社会事业等方面编制了新民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
    142d4c004473208b6a9f5ee82cacb154.jpg 陈文进走访贫困户,记录他们的需求。  帮、扶、学
        扶志扶智断“穷根”    “村上没有专门的住宿和办公室,所以我一直住在新民小学。”陈文进口中的新民小学是村上唯一的小学,现有学生226人,其中苗族学生有132人,学校目前着力为打造特色民族学校而努力,但由于师资短缺和经费困难等因素,双语教学工作实施十分困难。陈文进在江苏的农村出生长大,深知农村教育不易,因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和智”的理念,“教育太重要了,我住在学校,平时也帮学生课后辅导。”陈文进说,针对村小学条件设施落后的现状,他与村两委多方联络,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开展了宜宾春苗公益助学中心扶贫“暖冬行动”,向村小学捐赠衣服、玩具和爱心书包。“陈书记来了以后,确实帮到了学校,让学生看到了更多东西。”校长熊刚奎说。“就是要扶志和扶智,才能断了‘穷根’。”陈文进说。他主动协调联系宜宾学院,为志愿者支教牵线搭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世界,也想给大山里的小学注入新的活力。”记者在新民小学看到,村级水泥路直接铺到了学校门口,学校的面貌正在逐渐改善,“现在条件好些了,在和村民的交流中,我也鼓励他们要让孩子多读书。”
    acc83228223cdeb9fbe38152ea8c9e48.jpg

    新民小学的学生课间围在课桌前看故事书。   转、变、改
        凝心聚力谋发展新民村幅员面积9981亩,耕地面积4365亩,水田面积34亩,但耕地基本上是坡地型,种植靠人工原始方式进行,“农作物基本上以玉米、红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效率低,成本高,收益少。”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陈文进组织村组干部到翠屏区明威乡等附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根据全村耕地面积的实际情况,他发动村民发展核桃、蔬菜,喂养土鸡、肉牛等特色种养产业,“我们还在筹建一个蔬菜合作社,已经在办注册了。”陈文进说,与此同时,还争取了派驻单位4万余元的支持产业帮扶资金。“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新民村村民,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上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add0242901aee8b68723977cbfdc2b46.jpg

    坐在一家贫困户的院坝,陈文进和贫困户正在进行交流。在陈文进的眼中,新民村虽然贫穷,但是民风朴实热情、景色宜人,“傍晚,温柔如水”、“新民秋色”、“苗家盛装”......在他的日志中,用图片和文字记录着他与新民村村民、学生的共同记忆。“新民村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关心关注我们新民村。”在记者出村下山的时候,陈文进最后也不忘“我们的新民村”。
    来源:宜宾金江网  作者:罗勇 罗友莉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28 20:2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我想说的就是有房有车的在新民村是扶贫户。我真的很是伤心。你们当官的有实事求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