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57|回复: 0

    [网友观点]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18: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
    宋家镇 李治楷 刘文举 李剑波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而且会加剧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使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自2014年开展新一轮的“爱国卫生”活动以来,纷纷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以宋家镇17个村为例,对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谈几点思考。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
       
        (一)生产生活垃圾产量日渐增大。从2014年宋家17个村的垃圾清运量来看,固态垃圾日总产量约为16方,月总产量约480方。垃圾组成种类主要是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部分建筑垃圾;液态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通过排水暗沟汇入主灌溉水渠或者塘堰,依靠自然稀释蒸发。垃圾产生源主要是家庭、集贸市场、部分工厂、过往车辆倾洒等等。
       
        (二)垃圾污染形式复杂多样。一是农村集中居住地没有污水处理池,大量污水自由排放,对河流、地下水源污染严重;二是新建垃圾池、垃圾中转站对可燃垃圾处理简单,采取就地焚烧,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农村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控制,农膜的广泛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比比皆是,农药、化肥对土壤、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四是河渠塘堰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地方人们把河渠塘堰当成“天然的垃圾箱”,向其倾倒填埋垃圾然后覆土,将显性污染变为隐性污染。
       
        (三)垃圾清运网络初步建立。17个村共修建了垃圾池258个,配备了垃圾桶75个,清运车1辆,保洁员122名。采取“户集、村收、镇转运”的模式,村民把垃圾集中投放入垃圾池,以镇为单位集中清运。对固态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填埋方式。

        二、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制约因素
       
        (一)环卫设施规划滞后。目前,各村都没有编制环卫整治专业规划,村落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基本处于自由排放、乱泼乱倒状态;修建的垃圾池部分设施布局不合理,许多垃圾池设在公路沿线,只考虑了转运便利,未考虑村民使用方便与否。

        (二)环卫经费投入不足。从经费需求上看,环境卫生治理开支主要包括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几个方面的费用。目前,全镇人口约三万人,建有垃圾收集池232个,平均日产垃圾量16方,按农用车11方的承载量计算,各村(社区)至垃圾中转站每天需1.4车,以260元(含人工)/车计算,全镇全年各村(社区)运到垃圾中转站的清运费为260元×1.4车×30天×12月=131,040元,税后为:136,281.6元;宋家镇垃圾中转站需将垃圾转运至菜坝垃圾处理场,据初步测算,全镇每天垃圾日产量为36方(场镇16方,各村16方,学校4方),以转运车承载量24方/车计算,每天需转运1.5车垃圾至处理场。按单面车程60公里和现在运输行情500元/车计算(含人工)500元×1.5车×30天×12月=270,000元,税后为280,800元。年度合并总金额为417,081.60元。

        (三)环卫责任划分不清。一些村由于地处公路沿线,集市、工地、交通要道等产生大量垃圾,其中大部分不是本村村民产生的垃圾,仍需要由属地村进行清理。同时,也有非本村范围内产生的垃圾,趁机倾倒入路边的垃圾池的现象。公路沿线村需承担的环卫任务特别重,大量的白色垃圾、生活垃圾难于清理处置,费用偏高,村集体无力承担。
       
        (四)垃圾处理方式简单。主要采取焚烧和填埋方式,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由于乡镇财力不足,往往注重对处于交通要道沿线村的垃圾进行集中转运,对比较偏远的村则难以顾及。集中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很大改观,但停留于表面,只是看上去“很整洁”,实则将污染物转移、转化、隐匿,治标未治本。从以前的单一的固态废弃物污染,变为现在固态废弃物在土壤中富集、对水体和大气形成交叉污染的局面。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一是通过编印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宣传垃圾对人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让村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是引导村民绿色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将科技运用到农村的垃圾处理上,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对于可降解垃圾进行分类堆肥或者焚烧,使群众逐步认识、了解、接受垃圾无害化处理。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对环境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突出政府主导,建立环卫经费保障机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应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垃圾治理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要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用于保障建立稳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形成垃圾清运和处理的工作网络,或者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垃圾清运处理服务外包给有资质的、专业性的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二是要制定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可对从事废旧回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促进农村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环境卫生治理考评机制。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为民服务,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考评办法,形成考核体系,将农村垃圾治理情况,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工作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成立相应的领导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以宋家镇为例,专门制定了《宋家镇2015年环境卫生督促激励办法》构建镇、村一体的环卫管理体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三是对各乡镇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每天检查,发现问题予以通报批评。
       
        (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程序化的工作,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组织领导是前提,提高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是基础,垃圾清运是中间环节,最终的脚落点是如何处理好垃圾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进行焚烧或填埋后患无穷。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大规模的垃圾处理场,我镇集中转运至区集中消化处理垃圾,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处理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