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0|回复: 0

    [摆龙门阵] 筠连人都看看!医生说出良心话:随便输液是变相的谋杀,每年害了多少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7 18: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生病了,发烧了,不舒服了,就去输液!这是很多人的做法啊,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都曾被大人带着去输液的经历。哪怕你现在有了孩子,你也再用这个方式对待你的孩子。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行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谋杀!
    输液的危害↓
    [flash]禁止外链[/flash]


    1瓶药液中有20万个微粒输入体内的药液看起来干净透明,其实暗藏无数风险,然而,95%以上的人对此毫不知情。实际上,输液瓶中的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随形的“忠实伴侣”。 你会发现,注射液瓶内的玻璃碎屑如碳酸饮料的气泡一样飞旋。

    输液时,这些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别是石棉微粒进入人体,还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
    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在2010年北京某医院对“吊瓶”的抽检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据此计算,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

    357b1fa0a6621f4a3a146ef49c3ec2e4.jpg ▲1瓶药液中有20万个微粒
    为什么注射液中会有这么多颗粒呢?因为在注射液的生产、储存、运输、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几乎都有可能被不溶性微粒污染。
    一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
    二是注射液的配置中带来的:如输液器穿刺胶塞带来的橡胶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等;
    三是环境因素: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入药液。这些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减少,但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你想想,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长期输液,特别是现在输液器上有过滤网结构的并不多,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越积越多就会损坏血管。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
    每年几十万人死于输液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而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c9d54b683544ee6877f88c2559def7fd.jpg ▲医院里大批输液患者
    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临床中还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吊瓶”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如果“搭配”不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发生化学性沉淀,甚至出现中毒反应。
    0378f1c6d4c216baf60ba82cdbe0c823.jpg 什么病人才需要输液?第一类是病情的确较重,为了在短时间内让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减少消化道吸收以及肝脏代谢所消耗的时间,但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口服。
    第二类药物吸收效果差,只能用静脉输液才能达到有效浓度。
    第三类是吸收功能障碍或者昏迷,有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切记!如果你不是这三类人,你还是别那么主动要输液了!不要总要求医生给输液,不能说都需要输液,也不能说都不需要,应由医生进行判断,患者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用药原则,然而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当回事!看完有收获的点大拇指!来源:永嘉城市网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