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三 于 2016-3-10 10:34 编辑
到过云南的人也许会有所了解,中国云南有个“风雪丫口”,从云南怒江大峡谷出发,沿着崎岖蜿蜒的盘山公路爬上泸水县鲁掌镇,向西北继续前行约30公里,那半山腰上浓雾紧锁,一阵寒风一阵雨,仿佛到了雪域高原一样,那就是云南有名的“风雪丫口”。 那里海拔3700多米,地势险要,气候多变,且每年12月到次年三四月常有大雪封路,故得名“风雪丫口”。它是泸水县城连接片马,到达缅甸的咽喉要道,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里以前是日军据点。丫口一侧,是日军遗留下的碉堡以及战壕、简易摩托便道等遗址,碉堡上架设机枪的3个洞眼依然开见。
1963年,国防部授予片马丫口哨卡“钢铁哨所——风雪丫口”名。30年前,我们到过“风雪丫口”,至今还记忆犹新。据一些朋友介绍:2004年10月最后一批驻防武警边防官兵撤离,那里成了历史遗迹。部队撤离风雪丫口后,片马边防派出所将营房改造为警务室,请了两名联防队员看守,每月出资2000元,联防队员守了不到两个月就都走了。有一位记者去问过情况,他们说,风雪丫口不是人待的地方,给多少钱都不愿意干。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去看守。 后来,政府在那里修建了“片马风雪丫口”的石碑。人们还是一直叫它“风雪丫口”。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英国人一手制造的“片马事件”到日本人的烧杀抢掠,从驼峰航线的“禁区飞行”到中国远征军的顽强反攻,风雪丫口几易其手,在那里谱写了一段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在风雪丫口下面,还有一个纪念馆叫作驼峰航线纪念馆。驼峰航线是中国抗战时期最著名的一条空中运输线。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与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被迫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和中国昆明之间开辟一条新的空中运输线。因为该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南麓,此地地形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下面山峰起伏,河谷交错,就像一座座骆驼的峰背,由于当时飞机性能状况和日军的火力阻截,飞机不能高飞,只能随着起伏的山形在其间穿行,驼峰航线故此得名。在3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驼峰航线向中国运输各类战争物资80余万吨,有609架飞机坠毁和失踪,有1500多名飞行员牺牲或失踪。这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艰险的一条运输线,当时又被称作“死亡航线”。怒江州是驼峰航线必经之地,其中有40多架驼峰航线飞机坠毁在怒江,迄今已发现了27架坠机残骸。1996年在风雪丫口附近发现的C—53号坠机残骸是目前发现坠机残骸中最为完整的一架,现已按原比例修复置于驼峰纪念馆中,成了镇馆之宝。
|